岁月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中文 > 战国大司马 > 第277章:巧说屈原【二合一】

第277章:巧说屈原【二合一】

第277章:巧说屈原【二合一】 (第2/2页)

『……果然没有这么好糊弄啊。』
  
  向缭长长吐了口气,有些紧张地看着蒙仲。
  
  但蒙仲却很镇定,笑着说道:“屈大夫所言极是,只不过,屈大夫去他处能得到的帮助,未必能有在在下这边得到的多。”
  
  “哦?何以见得?”屈原笑着问道:“在下如何能断定,方城令一定会帮在下呢?”
  
  对此,蒙仲亦不急着解释,反问屈原道:“屈大夫可知,我与我兄弟几人皆是宋人?”
  
  屈原愣了愣,在看了一眼向缭后,点点头说道:“已听向邑丞说过。”
  
  “那就好。”蒙仲点点头,旋即又问道:“那么,屈大夫可知,在下远赴魏国究竟是为了什么?”
  
  “这个……在下还真不知。”
  
  “为了救宋国。”
  
  “救宋国?”屈原脸上露出几许不解之色。
  
  “唔。”
  
  蒙仲用酒勺舀了一勺酒,在抿了一口后徐徐说道:“我年幼时,父兄皆死于宋国对外的战事,后来我有幸见到宋王偃,我曾问他,为何要频繁战争,致使我父兄死于战场,宋王偃便回答道:今日我宋国不吞并小国增强实力,明日就会遭大国吞并。”
  
  说着,他看了一眼屈原,沉声又说道:“我宋国并不强,但地处中原腹地,但正所谓匹夫无罪、怀璧其罪,我宋国因国内富裕而时时刻刻遭齐国等大国垂涎。我知道,我宋国短时间内难以有对抗齐国的实力,是故当年前往赵国,欲加固赵宋两国的盟约,奈何最终失败。……此番我兄弟几人投奔魏国,也非是想在魏国封君拜侯,而是为了加固魏宋两国的盟约,倘若有朝一日,我能在魏国出任大司马,待齐国进攻宋国时,我岂非就能影响魏王,使魏国出面帮衬宋国?屈大夫的处境与在下相似,在下感同身受,是故在下会尽力帮助屈大夫,而其他人,则未必。”
  
  “原来如此。”屈原被蒙仲的解释说服了,同时亦对蒙仲几人多了几分敬重。
  
  而此时,蒙仲则趁机劝说屈原道:“既然在下可以为救宋国而暂投魏国,屈大夫为何不试试这个办法呢?……相比较被流放于江南,无利益于楚国,为何不暂投叶邑?只要他日在下于魏国取得高位,借魏国之势,遣屈大夫以使者的身份前往楚国,纵使楚王、令尹不亲近屈大夫,却依然要对屈大夫以礼相待……介时,屈大夫在楚国,不就说得上话了么?”
  
  这一番于情于理的话,说得屈原哑口无言。
  
  仔细想想,蒙仲说的确实很有道理,并且,蒙仲也解释了日后会尽力帮他的原因——即感同身受。
  
  不得不说,屈原实在想不出推辞的理由。
  
  『高明!』
  
  向缭暂时给蒙仲使了个眼色。
  
  虽然他也看得出,屈原还在犹豫,但不可否认,这位屈大夫已经有所动摇了,只要再加一把火,未必没有机会拐到他叶邑——不,应该说,这事已经十拿九稳了。
  
  蒙仲当然能注意到向缭给他的眼色,不过他没有回应,继续劝说屈原道:“屈大夫想要救楚国,但未必要留在楚国,古人云,穷则思变,变则通,而现如今,屈大夫在楚国,在下以为已经走到了尽头,楚王不肯重用,庙堂又有许多奸臣时时刻刻在楚王面前进谗,妨碍屈大夫回归庙堂,在下以为,屈大夫此时就要设法‘变通’,不变则亡,变则通达,既然楚国这条路已步入死路,何不再试试别的路?何必要在死路上以头撞壁,撞得头破血流?”
  
  说到这里,他看了一眼屈原,见后者面露沉思之色,并未当即反驳,他顺势又说道:“我叶邑今吸收了诸多楚民,正缺一位众人信赖的官员治理,倘若屈大夫肯在我叶邑屈就,无论是于叶邑而言,也是于那些楚民而言,都是莫大的幸事,这岂非胜过屈大夫流放至江南?”
  
  “这……”
  
  沉默良久,屈原犹豫说道:“请容在下……考虑一番。”
  
  “无妨。”
  
  蒙仲笑着说道:“屈大夫仔细考虑便是。”
  
  筵席后,待屈原暂时前往县府内的房屋安歇后,向缭笑着对蒙仲说道:“不愧是阿仲!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个办法呢?”
  
  蒙仲轻笑着说道:“多看书,孟子说得很明白,君子可欺之以方,你以叶邑邑丞的身份出面恳请屈大夫在我叶邑屈就,他当然会拒绝,但若是你从有利于楚国的角度劝说,他就会动摇……明白了吧?”
  
  “明白了。”向缭点点头,旋即阴测测地说道:“明日,我就把屈原打发到城外,让他与那些楚民相处,待他们彼此相处个一两月,我看那屈原是否舍得离开?……他若要离开,我便叫那些楚民出面挽留。”
  
  “……”蒙仲张了张嘴,表情古怪地说道:“阿缭,从你嘴里说出口,怎么尽是阴谋诡计呢?”
  
  向缭毫不在意地说:“阴谋也好、阳谋也罢,只要能达到目的,那便是好计谋!”
  
  蒙仲摇了摇头,但又不知如何反驳向缭,只好随他去了。
  
  因为屈原的关系,蒙仲当日决定暂住叶邑,而不回方城或舞阳邑。
  
  次日清晨,待等蒙仲起身后不久,他便看到了屈原。
  
  见屈原面容疲倦,蒙仲便问道:“昨夜屈大夫不曾睡好?”
  
  屈原点点头,如实说道:“昨日听了方城令一席话,在下彻夜苦思,以至于夜不能寐……”
  
  确实,昨日在听了蒙仲的话后,屈原足足思考了一宿,可他非但没有从蒙仲的话中挑出什么毛病来,反而越想越觉得这席话颇有道理。
  
  尤其是那句“穷则思变、变则通”。
  
  听闻此言,蒙仲笑着问道:“那……屈大夫可曾做出明智的决定呢?”
  
  只见屈原苦笑一声,朝着蒙仲拜了拜,隐晦地说道:“倘若方城令不弃,在下希望在叶邑暂留一段时日。”
  
  暂留一段时日,即表示屈原还未彻底决定长久留在叶邑,但已不排斥在这里暂留。
  
  作为一个对楚国忠心耿耿的直臣而言,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改变了。
  
  剩下的,蒙仲已决定交给向缭——毕竟向缭昨日已经想到了对付这屈原的办法。
  
  想到这里,蒙仲立刻回礼道:“屈大夫言重了,我等兄弟几人皆年轻气盛,缺少治国治民的经验,日后还要多多向屈大夫请教。”
  
  “不敢不敢。”屈原拱手谦逊道。
  
 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那般,屈原的确还未决定是否在叶邑出仕,但不能否认,他已经有了“变通”的念头。
  
  只是他还不清楚,蒙仲是否能帮上他。
  
  不可否认,蒙仲这批人很有才华,年纪轻轻就击败了秦国的军队,出任方城令,且得到了叶邑、舞阳两邑作为食邑,但就蒙仲等人目前在魏国的地位,却仍旧帮不上屈原,这也是屈原还在犹豫的原因。
  
  刨除这一层,屈原其实并不排斥在叶邑出仕,毕竟他对蒙仲有极大的好感,因为蒙仲指点了他,让他有种潘然醒悟、拨开云雾见苍天的感觉。
  
  因此他最终做出决定,先看看蒙仲是否有与他“合作”的潜力。
  
  是的,是彼此合作,纵使日后屈原在蒙仲手下任官,两者也并非效忠与被效忠的关系,就像蒙仲对魏王并无忠诚一样——他也是一个“国之臣”,而并非王之臣,既然在魏国仕官,他自会履行自己的职责,帮助魏国抵御秦国,但这并不表示他对魏王室能有几分忠诚。
  
  而这,恰恰也正是屈原被蒙仲说动的其中一个原因:两者,是一类人。
  
  十一月下旬,蒙仲与屈原跟着向缭,参与叶邑的重建事宜。
  
  作为方城令,叶邑的建设蒙仲已全权交给向缭,自然不会再插手干涉,他留在叶邑,无非就是与屈原联络一下感情而已。
  
  而在此期间,蒙仲亦向屈原解释了几个后者提出的疑问。
  
  比如,魏国为何忽然在方城一带部署重兵,这是否是针对楚国的行动。
  
  对此,蒙仲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屈原——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,魏国之所以在方城部署重兵,无非就是他蒙仲想要一支他的班底而已。
  
  没想到,这件事却惊动了屈原,使屈原误以为魏国对楚国将有什么大行动。
  
  为了笼络屈原,同时也是为了使前者打消心中的担忧,蒙仲轻笑着解释道:“魏国前段时间刚刚在伊阙损失了十万军队,且又有秦国这个巨大的威胁,哪有可能出现进犯楚国?这不,就连在下前往楚境吸纳流民,也是叫士卒们收起了旗帜,不敢靠近城邑,鬼鬼祟祟好似贼人一般,生怕引起楚国的误会……”
  
  这番比喻,听得屈原忍不住轻笑起来。
  
  轻笑之余,他亦忍不住暗自感慨:自被贬官三闾大夫以来,他不知已经多久没有笑过了。
  
  他楚国,他终日感到莫大的压力,而如今在叶邑,他却感觉很轻松,这座城邑中那朝气蓬勃的中兴氛围,深深地吸引着他。
  
  而就在蒙仲与屈原一边巡视叶邑城外的田地,一边详谈甚欢的时候,前方却驰来了几名骑兵。
  
  待靠近蒙仲后,为首的骑兵翻身下马,抱拳禀报道:“启禀城令,韩国大司马暴鸢已至方城,恳请与城令相见,说是欲与城令畅快吃酒。”
  
  “暴鸢?”
  
  蒙仲与屈原皆微微一愣。
  
  蒙仲意外的是暴鸢竟然会来这边,而屈原则是惊讶于蒙仲的人脉。
  
  『……似乎这位方城令,相当不简单。』
  
  屈原暗暗想道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黑科技:开局手搓光刻机 废土:超能机械师 篮坛之终结狂人 让你当义务兵,你竟成特战之王 嫁入豪门后被宠上天 玄幻:我能看见机缘线 女侠且慢 斗罗:收徒比比东,万倍返还 女皇不好当 我的姐夫是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