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3章:王权让渡 (第2/2页)
可名副其实的军权,却与荣誉性质居多的国相之位不同,倘若宋国这边授予了蒙仲军权,魏国那边又怎么办?天底下有几个君王会允许臣子手握数个国家的军队?哪怕这数个国家本身就是盟国。
惠盎想了想,说道:“大王,此事就交给臣吧,臣尽力而为。”
宋王偃点点头,说道:“其实以蒙仲的秉性,就算不这么做,他也同样会继续庇护宋国,暗助太子,但你也知道,我宋国缺少能独当一面的统帅,像戴不胜、戴盈之等,皆不能胜任,况且他们也年事已高……由蒙仲负责着一支宋国军队,能够防止宋国日后再出现类似的状况……”
“臣明白的。”
“唔,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……对了,你在帮寡人做件事,立刻派人给魏国送个信,就说寡人想去魏国……住一段时日,看看魏国的风景……”
听到这话,惠盎猛然抬起头来,犹豫着劝说道:“大王,您实在不必……”
“你不必说了。”
宋王偃抬手打断了惠盎的话,神色复杂地说道:“寡人一生不弱于人,丢不起这个颜面,太子回彭城之日,便是寡人动身前往魏国之时……”
惠盎张了张嘴,想再劝劝这位君主,但遗憾的是宋王偃心意已决。
而与此同时,蒙仲已带着他随行的百余名方城骑兵离开了彭城,来到了城外的军营,即戴不胜的军营。
不是他不想尽快迎回太子,关键是他不清楚太子戴武的被流放之地,眼下又不好回去再问问宋王偃与惠盎,只能找戴不胜碰碰运气,毕竟据传闻,是戴不胜抓住了太子戴武。
但假如连戴不胜都不知太子戴武的被流放之地,那么,蒙仲就只能等惠盎的消息了——据他离开时宋王偃的态度,他认为惠盎应该能进一步劝服宋王偃。
来到戴不胜的军营,报上自己的名号,没过多久,蒙仲便看到戴不胜带着几名士卒亲自出营迎接他。
似戴不胜那般粗犷的人,当然不会拘泥于什么礼数,出乎高兴,戴不胜在见到蒙仲时,狠狠地一巴掌拍在后者肩膀上,笑着说道:“你小子总算是回来了!”
别看戴不胜现如今五六十岁的年纪,手上还是着实有劲,拍地蒙仲亦吃痛地抱怨了两句:“戴司马,在下日夜兼程赶来,身疲体乏,你就不怕你这一下把我拍到在地?”
“哈哈。”戴不胜哈哈一笑,旋即,他忽然注意到了蒙仲身上的甲胄,在仔细瞅了两眼后,他低声问道:“这个甲胄……是大王宫卫的甲具啊,何以你穿在身上?”
蒙仲也不隐瞒,如实说道:“我与宋王比试了一下剑技,另外,劝他迎回太子……”
“……”
戴不胜微微张了张嘴,很是不可思议的看着蒙仲。
联想到方才惠盎在得知蒙仲入宫请见宋王偃时面色大变,他怎么会想不到蒙仲这所谓的‘比试剑技’,究竟指的是什么。
这算什么?武谏?
“你小子可真胆大妄为……”戴不胜颇有些感慨地说道。
也是,整个宋国,想来就只有蒙仲有这个胆子去武谏,而不可思议的是,这小子做了那事,居然还能活地好好的。
就连他都不由得心生感慨:大王对这小子真的是宽容。
“那么,结果如何?大王同意迎回太子了么?”他有些召集地问道。
“没同意,但也没反对。”
解释了一句,蒙仲淡淡说道:“无论如何,我都会迎回太子……这次来见戴司马,就是想问问太子的流放之地。”
“我不知晓啊。”戴不胜摊摊手无奈的说道:“就算知晓,没有大王的允许,我也不敢透露给你啊……”
“当真不知?”蒙仲用怀疑的目光看向戴不胜。
戴不胜有些恼怒地说道:“不知就是不知,你觉得我敢去打听这种事么?‘那件事’……戴璟率军攻击彭城那件事,让大王万分恼怒,杀了好些人,我有几个脑袋能砍?”
这直白而坦率的回答,让蒙仲哭笑不得。
就在这时,有两名宫卫急匆匆地奔来,只见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蒙仲面前,抱拳行礼说道:“郾侯,您果然在这里。我等乃是奉惠相之命而来,惠相有命,命我等将此物转交于你。”
说着,他从怀中取出了宋王偃的印令,将其双手呈于蒙仲。
“这是……”在旁的戴不胜显然认出了那枚印令,神色微变之后,继而好似明白了什么,脸上露出浓浓的喜悦。
他偷偷对蒙仲说道:“此乃大王的印令,有了这枚印令,你就可以统帅宋国的所有军队。……还愣着做什么?接啊!”
『……看来义兄已经劝服宋王了。』
看了一眼满脸着急的戴不胜,蒙仲接过那枚印令,旋即又问道:“惠相……还有什么要你等转达的话么?”
“有。”
那名宫卫点点头,旋即,他走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说道:“砀山。”
说罢,两名宫卫朝着蒙仲与戴不胜抱拳行礼,随后便转身离开了。
“砀山……”
把玩着手中那枚印令,蒙仲问戴不胜道:“太子被流放于砀山么?”
戴不胜无奈地说道:“我不是说了么,我真的不知啊。”
说着,他看了一眼蒙仲手中的印令,又补充道:“但……大概是这样了。”
此时此刻的他,满心欢喜。
惠盎命人送来宋王偃的印令,又透露了一个疑似太子被流放地的地名,这意味着什么,戴不胜再清楚不过。
要知道,惠盎可是一位忠心而正直的臣子,没有宋王偃的默许,他是绝对不会那么做的。
在有知遇之恩的宋王偃与亲手教导的太子戴武这父子二人之间,惠盎首先效忠的始终是宋王偃。
想了想,他对蒙仲说道:“大王借惠相之手,将这枚印令交给你,即默许由你全权指挥我宋国的军队……至于大王没有封你官爵,你明白的吧?”
听到这话,蒙仲微微一笑。
他当然明白,宋王偃不封他官爵,很明显就是留给太子戴武来做这件事。
更何况,宋王偃也知道蒙仲不会接受前者的赐封。
把玩了几下手中的印令,蒙仲对戴不胜说道:“接下来,我会前往砀山迎回太子,劳烦司马整顿军队,待太子归来之日,便是我等反击齐军之时!”
“好!”戴不胜郑重地点了点头。
数日后,蒙仲来到砀山,果然在砀山山上的一间草屋内,看到了被流放的太子戴武。
在讲述了缘由后,蒙仲请太子戴武回彭城主持大局。
不得不说,亲眼看到蒙仲手持宋王偃的印令前来迎接自己,太子戴武惊讶的睁大了眼睛,因为他太了解他的父亲,他无法想象,蒙仲究竟是通过什么办法,让他的父王默许了这件事。
正如蒙仲所认为的那样,太子戴武被惠盎、薛居州等人教导成了一位儒家弟子,非常在意孝道,从他丝毫不敢忤逆父亲宋王偃就可以看出。
倘若蒙仲在没有经过宋王偃认可的情况下来接他,戴武是绝对不会跟蒙仲返回彭城的,但既然眼下宋王偃已默许了这件事,那么用太子戴武的话来说:“既父王已默许此事,那么我戴武又岂能放弃我的职责,对这个国家所受到的威胁,对国内子民所受到的迫害视若无睹?蒙卿,请带我返回彭城,且,请助我一臂之力,击退齐军!”
看着眼前这位太子眼中的坚持,蒙仲心下暗暗点头。
他义兄惠盎说得对,太子戴武从来都不是一个懦弱的人,他只是将刚强放在内心。
九月十八日,蒙仲迎回太子戴武,彭城沸腾,尤其是戴武在王宫城墙上激励国人勇敢抗击齐军后,城内的宋人士气大振。
同日,在太子戴武返回彭城前,宋王偃带着一队卫士,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彭城,踏上了拜访魏国的旅途。
旧王主动退让,储君入主彭城。
宋国,形势立变。
()
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书客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