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三章:欲提亲 (第2/2页)
黄巾起义爆发后,党禁解除,荀爽相继被举荐,但都未应命。董卓专权时,强征荀爽为官。他在九十三日内,接连升至司空,位列台司。荀爽见董卓残暴,便暗中与司徒王允等谋除董卓。
历史上的荀爽在举事前就于公元190年病逝了,但这一世的荀爽在郭嘉的书信提醒下,没有和王允合谋,而是重新回到了颍川老家,在家钻研经传。
其二则是陈纪,字元方,颍川陈氏家主,陈寔之子。他就是大家小学初中课本中的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中的元方。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,兄弟孝养,闺门雍和。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“三君”。遭父丧,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,绘象百城,以励风俗。遭党锢后,累辟不就。董卓入洛阳,就家拜五官中郎将。纪不得已而到京师。累迁尚书令。建安元年(196),袁绍为太尉,欲让于纪,纪不受。拜太鸿胪,卒于官。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,相争不决,质于祖父实。实道:“元方难为兄,季方(谌字)难为弟。”纪于遭党锢后,发愤著书,号曰《陈子》,凡数万言。
无论是荀爽还是陈纪,都是当世大儒,也是天下名士。二人无论名声、能力、品行、出身,都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。而且,郭嘉少时便于荀彧和陈**好,二老也视郭嘉为子侄,连郭嘉的表字都是荀爽取的,完全有资格替郭嘉上门求亲。
最关键的是,这两位老人的面子,可远胜那区区董承。
说起董承,郭嘉心里也是不屑的。董承是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,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。
从文学的角度看,《三国演义》塑造的人物形象毫无疑问是成功的。但是,历史与毕竟有很大的差距,历史上真实的董承恐怕并非什么善男信女,忠臣良将。
在汉末军阀中,董承最先看出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是一步好棋,于是亦步亦趋紧跟汉献帝,想把汉献帝当成棋子捏在手中。董承先后联合军阀张杨、韩暹等人,拥兵自重,试图结成一个武装团伙进取天下,但他的能力实在平庸,缺乏统帅之才,始终未能培植出一支强大的个人武装,与张杨、韩暹等人的合作也是貌合神离,各怀鬼胎。
董承自始至终只是想利用汉献帝,内心深处对汉献帝根本无忠诚度可言。《后汉书》记载,兴平二年,汉献帝从长安西逃洛阳,途中一片混乱,狼狈不堪。董承看见伏皇后的侍者抱着几匹上好绸缎,起了贪心,命令部下武士持刀抢夺,当场斩杀了伏皇后的侍者,血都溅到伏皇后衣服上,凶恶之态触目惊心。
这等虚伪小人,虽是国舅,还是董太后亲侄,骨子里还是那奸诈无耻的小人。郭嘉打心底里不屑,相信王越没有答应董承的提亲,也是看出了董承的性格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大家月票、推荐票、订阅什么的来者不拒,狠狠地拿这些来砸我吧!
求收藏!求推荐票!求订阅!求打赏!求月票!
红尘在此拜谢诸君!
书友群:10550646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