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不要脸的最高境界 (第1/2页)
范仲淹在历史上三次被贬官,这点和后世的总设计师差不多,第一次他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于皇上,因而被贬,也是因为这一次,赵祯记住了这个第一次敢为自己直言的小官,第二次他已是谏台的右司谏,准备阻止皇上废去郭皇后,还没上朝就被贬,第三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,庆历新政,被贬但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,官至参知政事,人生的巅峰,虽然庆历新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失败了,主要因为他们是一群理想主意者,像韩琦,富弼,欧阳修,庞籍,理想主义者最终输给了守旧派。赵祯是一个很讨厌朋党之争的皇帝,有人告密说范仲淹在搞党争,赵祯相信了,他们个个都被贬出了京城,庆历新政的失败给后面另外一个大人物很多的启发,他就是熙宁变法的主持人王安石。
范仲淹一生都在为这个国家奔波,不管是民生还是军事,出任泰州时所修的堤坝被当地人称之为“范公堤”遗址迄今犹存,军事上他主张以守代攻,好水川之战前他提议防御不要主动出击,韩琦则是认为主动才能占得上风,按照范仲淹的思路败的不一定有这么惨,后来好水川战败后的一系列的改动都是以范仲淹的思想为核心,构筑城寨,营田养兵,历史上有名气的折家军,种家军都是在这个时候训练出来的,也是后世记载的西军,直到北宋末年,他们都是大宋最强悍敢战的士兵,狄青和种世衡等名将也是范仲淹在西北一手提拔上来的,文学上修建有名的花洲书院,同时他还是士林领袖。
在陆子非心目中范公一生他根本没有资格去评价,不是谁都可以称之为圣人,他是一名实干家,理念和王阳明的心学很像,行知合一,他说了,也做到了,反应过来的陆子非抛开前面的激动有点不知所措了,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,坐在一群衣冠显赫得到人群中,没一个人敢忽视他的存在,金子和沙子混在一起始终还是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,鹤立鸡群说的就是他这种人。
陆子非问了一个令全场所有人哄然大笑的问题“范公,您还收学生吗?”
范仲淹让陆子非逗笑了“你识字吗?”“学生识字,县试以第一的成绩夺取案首,因为弟弟失手杀人,他年龄过于小,我代他从军。”这下终于没有那么紧张了,他想起了现在的范仲淹还没有那么大的成就。
“没想到你和汉臣的经历这么像,你没刺字还好,想拜我为师的学生多了去,我为什么要收下你,你要是能说出来个一二三,我会考虑一下。”老范也是一时兴起,他总感觉这个少年人身上有一股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气质,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这个孩子能给自己一点惊喜。
自我表现的机会到了,说的话首先要符合现在的大宋情形,不能夸夸其谈,再就是和老范的思想要在一个起跑线上,就说说西北现在的情形“老师”下一个字还没吐出来,就被老范打断了“别,我现在还不是你师傅。”陆子非嘿嘿一笑“这不马上就是了,一样的,没啥区别。”周围的小伙伴都惊呆了,一个少年的脸皮怎么这么厚,跟混迹了几十年朝堂的那些老油条差不多了。
“范公,学生就说说这三年我在西北亲身经历的一些见解,您随便听听”
范仲淹没想到他状态调整的这么快,从态度上看是一个当官的好料子,不知道文化底子和人品怎么样“没事,你随便说,我随便听,大宋从不以言论罪。”
“范公觉着我们和西夏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没有良将,后勤跟不上,战士不用力?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我们没有正确的看待敌人,总觉着我们是煌煌天国,礼仪之邦,思维还停留在万国来朝的界面,党项人的身体素质和作战纪律比起辽国差远了,王珪将军和张岊将军就靠几百人也打的他们抱头鼠窜,结果整个局面还是想党项人靠拢了,我总结出了我们输了的几点原因,一,我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西夏是以一国之力在打这场战役,二,在作战地点的选择上,西夏以骑兵为主,我们以步兵为主,但是决战地点却选择在了平原上,三,将士作战命令传达不统一,缺少一个统揽全局,运筹帷幄之人,四,我们没有西夏人狡猾,没有他们奸诈,这是战场,不是学术上的争论,战争就是以赢为目的。”陆子非说完发现帐篷里静悄悄的,这些都是后世人总结出宋夏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,大家还在回味他说的话,陆子非也不打扰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