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中文 > 初唐大农枭 >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

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

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 (第2/2页)

而现在,突然听到李承乾说自己不愿意争,李渊再看他时,眼神就复杂了,也不能说他的想法对,更不能说他的想法错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“我听蔡老七说,他孙子在洺山书院读了两年书,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,承乾你也在洺山书院读了两年了,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么?”李渊终究是想要跟蔡老七比一比,开口问道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“这个,皇爷爷您说的是一些自然现象,比如,天为什么会下雨,为什么不下雨么?”李承乾有些懵道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还不待李渊点头确认,蔡老七就接话道,“对对对,我们家大孙子就知道,天为什么会下雨。”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李承乾笑了笑道,“这个,孙儿也知道,而且,基本在洺山书院读完了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知道,这其实算不得什么很大的本事,只要看的懂自然课本就懂了。”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闻言,李渊一喜道,“你看,朕的皇孙也是懂天文地理的。”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李承乾被李渊莫名其妙的一笑搞的有些懵,啥时候他的笑点这么低了?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知道李渊这是在跟蔡老七较劲的李秀宁有些无语的叹了口气,这些老人家们难道是越活越幼稚了么?和一个老农民比起来,还没完没了了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李渊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势头,接下来他又当着蔡老七的面不断的问李承乾问题,还别说,虽然才岁,但是李承乾基本都是对答如流,没有错漏和不妥,懂的哪是真不少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蔡老七连连称赞李承乾的聪明劲就跟他大孙子一样,赞叹书院里出来的孩子就是厉害,说的李渊是越发开心起来,不过,这种开心也是短暂的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“陛下您看到了吧!这就是咱们夏国的下一代,夏王殿下有一次在广播里说了,随着咱们夏国的人口越来越多,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,越来越复杂,咱们就越发的需要更多有本事的人来帮助管理国家,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,是势在必行的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过往覆灭的很多朝代,就是因为管理难度越发大,而管理水平没有跟上,才出现问题,走上覆灭的道路……”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蔡老七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,硬是把显摆中的李渊说的沉默了,因为,他后面举了很多让李渊目瞪口呆的实例,想到了朝廷目前的状况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比如,朝廷根本都根本计算不过来几千上万种商品的税收,和每天上千万贯的来往账目,李渊这个皇帝更是看不懂这样复杂的账本,甚至都不会亲自去看这些账目,下面的人弄虚作假,你也没办法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比如,城市人口密集,朝廷不懂得如何去防疫防病,不知道如何设置交通规则,不知道如何保障水源安,排水道畅通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人口数量过于集中,不能解决粮食运输的交通问题和储备的问题,能爆发出什么灾难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一个聚集了两百多万人的洺京城,八成以上的人都不种地了,每天光是人消耗的粮食,就高达百万斤,更加别说牲畜,家禽消耗的粮食了,断粮几天,就可能会出现巨大的灾难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也就是夏国,即有铁路,又有水泥路,能够快速通往周边有农耕田地的州县,而且,雨雪天气都阻挡不了,要是朝廷在长安聚集到两百多万人口的话,则是立即会出问题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因为,现在一百来万人口都需要整个关中供养,扩大一倍的话,就需要一块产出不下于关中的土地,倍数于现在供养长安城的外部劳动力来支撑,这还需要有便捷的交通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总之,国家的管理,你往细了看,处处都是问题,需要不断的建设补漏,而基础建设,是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所在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所以,夏国在基础建设上面的投入一直都很大,也正是因为蔡老七的这一番讲述,李渊才知道夏国为什么耗资巨万来建造这些基础建设项目,不断的推进城市居住环境升级改革了,因为不改革,它可能会出问题,会打断现在快速发展的势头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而在李秀宁口中得知夏国今年在基础建设上面的投入,将超过九千万贯的时候,李渊的下巴险些就掉在了地上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据说,夏国去年年的收入结余也就九千万贯左右,一下子部都花出去?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李渊依稀还记得,此前夏国就有四个每年都会耗资千万贯以上的大工程在进行啊!每年都花千万贯搞内部建设,夏国哪来的这么多钱,哪来的这么大的魄力?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当然,李渊还不知道,这些钱是用于夏国本土的建设的,各处海外港口补给站,军事基地的建设费用,以及早就已经聚集了超过十万各国青壮的上港经济区的建设方面,夏国同样投入了数千万贯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目前,夏国一年差不多会花两年甚至是三年才能挣的到的钱在基础建设上,别问夏国为什么有这么多钱,因为夏国有银行,还掌握了印钞票的权力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当然,夏国的收入每年也是在以两到三倍的速度增加,在后世看来,这是再健康不过的贷款提前建设了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正是这些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,大量的金钱投入,才让夏国每天都在巨大的变化,让洺山书院的学生能说出,一两年不来夏国,就可能与社会脱节的话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在李秀宁长达半个多时辰的讲述之后,李渊算是长知识了,而且,他也更加觉得,自己在治国之道上,完就是个门外汉了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这种感觉让他又开始纠结起了另外一个问题,因为,蔡老七跟他的聊天仍然在继续。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&a;lt;r/&a;gt;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黑科技:开局手搓光刻机 废土:超能机械师 篮坛之终结狂人 让你当义务兵,你竟成特战之王 嫁入豪门后被宠上天 玄幻:我能看见机缘线 女侠且慢 斗罗:收徒比比东,万倍返还 女皇不好当 我的姐夫是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