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中文 > 回到明朝做昏君 > 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

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

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 (第1/2页)

售卖如意豆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,关于价格的问题也传了出来。
  
  当然了,大家关注的点除了价格本身以外,还有国丈进言的事情。而且消息传出来的还很详细,有具体的经过:
  
  陛下不知道外面粮食的价格,因为是内务府发售的,所以就把国丈给叫到宫里面去,询问了一下国丈的意思。
  
  于是国丈就说了自己的态度,认为应该用高价让每个人少买,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到,毕竟如意豆数量是有限的。
  
  陛下同意了国丈的献策。如意豆的价格也定在了每石30两,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。
  
  这个价格出来之后,京师之中可以说是一片骂声,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国丈。无论是皇亲国戚,还是当朝的读书人都是如此。
  
  当然了,不能够明说。毕竟国丈打的旗号是惠及更多的人,你总不能说这是错的。
  
  但是弹劾国丈的题本,一时之间也快速增加了起来。显然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,觉得国丈势宠而骄,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弘治皇帝。
  
  当年弘治皇帝就是独宠张皇后,结果张皇后的娘家兄弟可以说是非常的嚣张跋扈。
  
  尤其是当今陛下还加封了皇后娘娘的两兄弟为锦衣卫同知,这就更让大臣们担心了,于是弹劾他们的人也就多了起来。
  
  西苑之中。
  
  朱由校翻看着眼前的题本,都是弹劾张国纪的。他笑了笑之后扔到了一边,根本就没有想看的意思,因为这些题本说的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。
  
  在朱由校眼中,钱真的很重要,因为他要没钱了。
  
  这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烧钱,百工院那边、戚金练兵那边,那都是烧钱的大户,而且烧的全是自己内库的钱,已经快要烧不起了。
  
  何况之前还给辽东发了一批赏赐过去,动用的也是内库的钱。
  
  至于国库的钱,朱由校根本就没想过。倒不是因为觉得臣子们会怎么反对,以自己现在对朝堂的掌控程度,基本上用在正途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
  
  问题是国库也没有钱,就大明现在这个收入,根本就没有办法充盈国库。
  
  内务府那边虽然已经开始要赚钱了,但是还没有实际性的收入,倒是前期还投入了不少银钱,所以朱由校要没钱了。
  
  这次卖如意豆,能收100万两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。
  
  朱由校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,自己还真是一个穷皇帝。
  
  百工院那边要大规模的制造燧发枪,投入又是一大笔。虽然百工院的技术已经革新了,可是一支燧发枪的造价还是高达白银20两,这还不算其他的配套。
  
  如果生产10万支,那就需要200万两白银。
  
  配套的装备,还有军队,那就需要的更多了。
  
  现在前期投产了2万支燧发枪,需要白银40万两,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,比如铠甲、装备、火炮啊,全都要钱。
  
  朱由校的内库虽然不算空空如也,但也真的拿不出来了。
  
  要知道这钱可是从万历皇帝爷爷那里继承来的。自己在老爹上位之后就扔出去了200万两,根本就没打起什么水漂。
  
  同时要修爷爷的坟墓,还要修老爹的坟墓,这又是一大笔开销。
  
  如果没有把宫殿重修的事情给停掉,估计现在自己就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。
  
  想到这里,朱由校就更无奈了。
  
  日子不好过呀!
  
  坐直了身子,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,朱由校问道:“内务府那边已经开始发卖了吗?”
  
  “启禀皇爷,已经开始发卖了。”陈洪恭敬的答应道。
  
  朱由校点了点头,继续靠在摇椅上。
  
  只要开始发卖了,有钱赚就好。至于文官和勋贵勋戚那些人,朱由校根本就没考虑。
  
  还记得崇祯皇帝末期,朝廷没钱,崇祯皇帝希望大臣们能捐出一点来。
  
  结果没人把钱拿出来。无论是勋贵还是勋戚,一个个全都哭穷。可是等到李自成进京之后,敲骨吸髓之下,这些人可都是富有得很。
  
  至于依靠那些老牌的勋贵去打仗,朱由校更是没有想过。
  
  走到今时今日,大明朝的军户制度都已经不能要了;趴在军户制度上吸血的勋贵们,更是不能要。
  
  早晚找个机会,像汉朝时候一样,削掉一批爵位。
  
  元鼎五年,汉武帝发布南征令而列侯几乎无人响应,这让汉武帝意识到必须消灭这些已经与中央离心的列侯。
  
  于是汉武帝便利用汉文帝定下的法规,以“酎金不如法”为理由一口气废除了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。
  
  此后,汉武帝便经常以“酎金不如法”为理由,废除西汉列侯的爵位,几乎将汉初所形成的政治利益集团一扫而空。
  
  自己要选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?
  
  无论如何要想一个办法,要把这些人扫掉一批。扫掉他们,自己再动军队难度会小很多。
  
  在朱由校琢磨怎么让大明朝的爵位少一些的时候,有一行人已经到了洛阳。
  
  洛阳,曾经一度十分兴盛的城市,尤其是在汉唐之时,几次被作为国都,可以想象洛阳城有多么的宏大。
  
  虽然洛阳城屡次毁于战火,但是也屡次重建了起来。到了大明朝之后,洛阳虽然有些没落,但依旧是中原的大城。
  
  地处交通要道,土地肥沃,城市繁华,这里就成了好地方,也是被所有大明朝藩王喜欢的地方。
  
  洛阳这个地方也有很多大明朝的藩王,最早可以追溯到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。
  
  朱元璋子嗣众多,他的第二十五子名叫朱??,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,被封为伊王。直到永乐六年,17岁的朱??才来到自己的封地洛阳,“岁禄仅二千石”。
  
  朱典楧是第七代伊王,于嘉靖二十三年承袭了爵位。在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,仗着自己是天潢贵胄,朱典楧根本没把地方官放在眼里,“必构之去,既去复折辱之”。
  
  朝廷官员、缙绅路过洛阳时,朱典楧也派人将其拦住,“詈(辱骂的意思)其不朝,入朝者复辱以非礼”。他对官员尚且如此,对地方的百姓更是盘剥无度。
  
  嘉靖帝将朱典楧父子囚禁在开封,削去伊王的爵位。
  
  虽然伊王的爵位被削了,可是朱典楧的子孙还有很多人在洛阳,其中还有郡王,应该还有四五个。
  
  要知道大明是皇子封亲王,皇子的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,其他的亲王之子年十岁,则授涂金银册银宝,封为郡王。
  
  嫡长子为郡王长子,嫡长孙则授长孙,冠服视二品。诸子授镇国将军,孙辅国将军,曾孙奉国将军,四世孙镇国中尉,五世孙辅国中尉,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。
  
  可以说一位,会弄出不少郡王,然后每个郡王又会弄出一堆人了。这些人全都有俸禄,全都有田地,他们的田地都不交税,同时还会侵吞地方的田地。
  
  不说其他地方,单单是洛阳,洛阳诸王基本就已经把持了洛阳。
  
  除了伊王系以外,万历皇帝又把他最宠爱的儿子福王封到了这里。
  
  虽然福王来洛阳时间还不长,但是恩赏之厚可以说是冠绝历代亲王了,田地,盐引,基本上什么值钱给什么。
  
  加上这些年的发展,福王已经侵吞了无数的天地。再加上洛阳诸王,一个河南省都快养不起他们了。
  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有一群人来到了洛阳。为首的正是赵秉忠的学生陈四海。
  
  陈四海带着人悄无声息的来到洛阳,直接入住了洛阳的驿站。
  
  对外的身份,他们不是通政司的人,更不是通政司的巡查司,对外的名义只是来办事的。
  
  入住驿站之后,陈四海第一时间就把通驿给找了来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黑科技:开局手搓光刻机 废土:超能机械师 篮坛之终结狂人 让你当义务兵,你竟成特战之王 嫁入豪门后被宠上天 玄幻:我能看见机缘线 女侠且慢 斗罗:收徒比比东,万倍返还 女皇不好当 我的姐夫是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