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 利益瓜葛 (第1/2页)
、、、、、、、
“下官心中只有皇上,没有什么党不党的,李公公莫要以为这世上人都和东林党人有什么瓜葛,下官对内廷众位公公们可是一向敬仰得很,不然下官也不会被派到东厂来了!”
刘仕不软不硬的顶了李朝钦一句,他今天是铁了心要与这两位大档头抗衡到底了。
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刘仕此举也不是突然失心疯,而是利益所致。
众所周知,东厂自开办以来,厂中所选番子便大半从锦衣卫抽调,即使当年宪宗皇帝不信任东厂,转而让汪直开办西厂,所拨给的番子同样也是来自于锦衣卫,正德年间的内行厂则干脆是从东厂中再抽人出来。因此,二百年来,锦衣卫便成了东厂番子的最主要来源。而开办东厂的目的却是为了侦缉百官不法之事,充为皇帝耳目,并加以监视锦衣亲军,那短暂的西厂、内行厂则直接连东西厂一块监督了。由此带来一个尴尬而又矛盾的问题,那就是东厂身负监视锦衣卫的任务,而承担这一任务的番子却大多来源于锦衣卫,这无疑就是矛和盾的故事了。
好在两百年来,对于这一奇怪的安排,厂卫之间倒也没有什么不协调,大家相安无事。唯一的例外就是汪直厂公在提督西厂时,发现并重视了手下成份的问题,因此大胆的启用大批民间人士,诸如市井泼皮、江湖中人、各部小吏、走街小贩等等。总之,汪厂公一刀下去,彻底净化了西厂番子的成份,将原先皇帝拨过来的锦衣亲军赶走了大批,由此真正开始了西厂独立于东厂与锦衣卫的特务生涯,并且收效显著,使得西厂威名远播,声势压了东厂、锦衣卫若干头,西厂也一直到汪直失势后方才被裁撤。
因为西厂的威名太大,所以百年之后,不管是东厂的人,还是锦衣卫的人,都对当年的西厂念念不忘,并且记住了汪厂公是如何一夜之间将西厂发扬光大的,如果刘仕没有记错,他可以肯定,汪直当年采取的手段便是——“扩编”。
当然,只要不是另开西厂,东厂要扩编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,魏公公想扩就扩好了,反正自己是掌刑千户,除了这四个大档头太监外,东厂上下没人敢对自己说一个不字。厂子规模大了,人手多了,自己也会跟着水涨船高,权势更重不是。
表面上看,事情好像是这样,但刘仕却不怎么看,他从中看到的是魏忠贤要削弱锦衣卫,削弱他们这帮锦衣卫出身的千户、百户们的权势。这还不是最重要的,更重要的是,刘仕认为如果东厂扩编的话,那他的哥哥——北镇抚司指挥使刘侨将不能如愿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。
要知道东厂和锦衣卫虽然一样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,但皇帝不可能直接指挥厂卫,所以他必须通过两个人来完成他对厂卫的掌控。这两个人便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与东厂掌印太监,两者又有一个区别,前者是正常人,且多是由勋戚担任,而后者却是由宫里太监出任,一般是司礼秉笔太监才能提督东厂。
而现在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是勋戚骆思恭,一个从万历二十三年就开始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老人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