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20 吐蕃使节团 (第2/2页)
“西女国已经彻底被吐蕃征服,东女国虽然也被吐蕃毁灭,却一直在谋求复国。前年我们助其复国,并册封了东女王。”
“然后在我们的牵头之下,象雄、吐谷浑、白兰、东女四国建立了攻守同盟,一致针对吐蕃。”
“这两年吐蕃的日子可不好过,虽然表面依然占据优势,实则国力已经难以维持。”
“松赞干布现在只有两条路走,一条是放弃野心与诸国并存。”
“另一条是得到大唐的支持一鼓作气彻底压垮四国同盟。”
“你说我会同意他们的和亲请求吗?”
陈景恪脱口而出道:“怎么可能,圣人你又不傻。”
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一僵,没好气的道:“不会说话你就闭嘴。”
陈景恪讪讪道:“嘿嘿,嘴拙嘴拙……这才三四年的功夫,您就把吐蕃给摆平了,实在厉害。”
李世民很是得意,不过还是说道:“也多亏了你的情报,否则我还不知道家门口多了一头饿狼。”
“不过现在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,如果孙赞干布选择蛰伏,我们也拿其没有太好的办法。而一旦我们露出破绽,必然会遭到其攻击。”
“最近我一直再想办法,给予其致命一击。就算无法消灭他,也要让其重新分裂。”
陈景恪说道:“您有办法了?”
李世民颔首道:“告诉你也无妨,但一定要保密,不可透露给任何人。”
陈景恪正色道:“那还是算了,我嘴巴出了名的不严谨。”
李世民失声笑了起来,道:“无需如此贬低自己,你保守秘密的能力我还是相信的,否则我对你的家族也不至于一无所知。”
陈景恪嘿嘿笑了一下,没有答这个话。
李世民也没有指望他会回答这个问题,转而说道:“孙赞干布的心胸配不上他的野心。”
“吐蕃大相尚囊因征服苏毗国而受到重用,却也因此遭到了孙赞干布的忌惮。”
“大臣邦色对尚囊非常嫉妒,且对孙赞干布生有二心……这就是我们的机会。”
他没有具体说这个机会是什么,但陈景恪却已经猜到了一些。
不外乎是挑拨离间,然后诱惑权贵背叛,从而分裂吐蕃。
至于和亲之事,自然是不可能的。
大唐连坑都已经挖好了,又怎么可能会送公主过去,给松赞干布续命。
这时李世民又说道:“我们尝试在高原之上宣扬华夏文明,吐谷浑、白兰和东女国三国很容易就接受了。”
“象雄和吐蕃对此并不认可,在那边的推广收效甚微,就连道教在那里传教都受到的阻碍。若非传道者皆大唐之民,几为该国苯教师所杀。”
陈景恪眉头微皱,思索许久才说道:“高原拥有独特的文化,确实很难接受华夏文明。”
“不若暂时搁置在两国传教之事,先解决它们在军事上的威胁。有机会就出兵灭掉他们,再强迫其接受华夏文明。”
李世民说道:“我也作此想,以免逼迫太甚让两国结成同盟。”
陈景恪想了想又说道:“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,他们抵触道教,对华夏文明无感,想来不会拒绝优秀的故事吧?”
“象雄对大唐的强盛非常仰慕,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,把华夏的一些优美故事传播到该国。”
“如西游记、倩女幽魂等,还有就是一些先贤的故事。通过这些故事让他们对大唐产生向往,为以后打基础。”
李世民不禁颔首道:“可以一试,你整理一些传播性比较强的故事给我,到时我让人在高原之上传播。”
……
且说禄东赞一行人一波三折来到大唐,受到了极大的优待。
大唐甚至派出了一名少卿去迎接,这可是相当高的规格了。
要知道一般的小国,都是随便派个主事小吏迎接。
至于出动鸿胪寺卿去迎接的,已经许多年都没出现过了。
刚刚安顿好,禄东赞就提出要拜见大唐天子。
鸿胪寺官吏就告诉他,会帮他转递请求,至于皇帝什么时候见他,就等着吧。
禄东赞也知道规矩,心中虽然很着急,却也耐住性子等待起来。
一直等了好几天都没得到皇帝召见,他很是无奈。
不过这些天他也没有闲着,一直派人打探长安的情况,并尝试游说达官权贵。
游说工作进展很慢,倒是打听到了许多真假参半的消息。
其中最让他不敢相信的就是城西的铁牛了。
不用人畜之力推动,就可以驮着数千石的重物疾驰而行。
一开始他还不信,只以为是手下人骗他。
可手下人信誓旦旦,鸿胪寺官吏也证实确有此事。
他在震惊之余,迫不及待的跑到延平门外观看。
当他亲眼看到这个铁疙瘩,驮着沉重的货物载着数百人,冒着黑白两种烟雾奔跑起来的时候,整个人呆立当场。
周围的大唐百姓对此早已习以为常,许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人都是这个样子。
然后心中就升起浓浓的自豪感,我大唐的强盛威服四夷。
禄东赞无暇顾及周围百姓的异样目光,他脑海里浮现出出行之前和赞普的对话:
松赞干布:“你是吐蕃小论(次相),很清楚我们面临的情况。军事上我们无所畏惧,唐人联合吐谷浑、象雄等国也拿我们无可奈何。”
“但国力已经无法支撑我们在打下去。如果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休养生息,不用外敌打过来,我们自己就要先崩溃了。”
“我们必须要找到出路,最好的破局之法就是与大唐和亲。”
“此行出使大唐,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唐同意此事。”
禄东赞:“恐怕大唐君臣不会轻易同意啊。”
松赞干布:“不惜一切代价。”
禄东赞:“臣誓死完成使命。”
一开始他信心满满,还构思了好几种方案,该游说哪些权贵,该如何说服大唐皇帝等等。
可是随着逐渐深入大唐内陆,这种信心就越来越不足。在见到火车的这一刻,所有的信心都土崩瓦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