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98章:功 (第1/2页)
朱塬抽空反省了一下,反省自己为什么没办法沉迷花丛。得出的结果,和曾经后来的曾国藩戒除女色时采取的方法异曲同工。
简单来说四个字:事情太多。
想到了,就要用。
知行合一嘛。
于是,既然老朱把吴良和胡惟庸给自己丢了过来,朱塬的选择就是,让两人忙起来,忙到事情足够多,也就没心思再管什么乱七八糟。
这是设在定海县衙的海事学堂。
时间是六月十六。
吃罢早饭,朱塬就带着两人赶了过来,观看营海司前段时间招聘的吏员在这边上课,今天负责授课的是刘琏,课程内容是‘力学’,还是朱塬之前讲过的与营海相关的各种初级力学知识。
朱塬、吴良和胡惟庸,三人悄悄站在一处窗外旁听,两个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分列两边,朱塬则是很没形象地趴在窗台上,饶有兴致地听刘琏参照之前自己给出的那些‘ppt’侃侃而谈,还夹杂一些他自己的感悟。
照例每节课是一个时辰,朱塬可待不了那么久,观看了一会儿,主要是让身边两人有所印象,然后就转去了课堂附近的一间办公室。
传统叫‘公廨’,朱塬坚持‘办公室’地叫啊叫,不知不觉也改变了很多人。
来到书桉后,朱塬顾自坐下,找出纸笔就开始书写,一边示意跟进来的两人坐下,随口道:“相关的课程,根本目的其实只有一个,让人认识海洋。这是来自我最初的一个理念,恐惧源于未知,开拓海洋,最大的障碍,就是人们对海洋知道的太少,为什么会有风浪,为什么会有潮汐,为什么会有渔汛,如此种种,知道的多了,哪怕漂泊远海,也不会再恐惧无措。”
和自己弟弟一样同样一脸大髯的吴良微微点头。
胡惟庸则是拱手:“下官在金陵就仔细研读过翰林的《数学基础》,感悟良多,近几日在定海,再看翰林其他诸多学问,实在叹为观止,翰林不愧奇才。”
吴良听胡惟庸这么毫不掩饰地对一个小少年拍马,微微皱眉。
朱塬只是一笑,说道:“这海事学堂每日开一堂课,主要教授近期招募的营海司吏员,其他海军都督府或地方官吏也可来旁听。今天带二位来这里,算是一个展示。两位离开时,我会分拨一部分吏员给你们,同时,到了地方,开设学堂,也是二位重点要做的事情。“
说着写完了一页纸,朱塬把炭笔放回笔筒,把那页纸收起来,起身道:“咱们再去看看小学吧,呵,当下说法,叫蒙学。不过,我已经给祖上进言,今后大明的教学体系将分为三个阶段,小学、中学和大学。”
两人跟着出门,内心颇为好奇,朱塬刚刚写了什么。
注意到两人目光,朱塬继续走着,随手把那页纸递给右手边的吴良:“看看。”
吴良边走边接过展开,另一边的胡惟庸也好奇凑了过来。
纸上是一些简单又古怪的名词和符号。
诸如有用功、无用功、机械效率、摩擦损耗……
朱塬走在前面,解释道:“刚刚听刘琏讲课时想到的,机械效率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昨天我们去看过那艘轮船,两位觉得,不依靠风力的话,相比桨船,它好在哪?“
吴良还在琢磨,胡惟庸看着纸上’机械效率=有用功/(有用功+无用功)‘的公式,他是真的认真研读过那本《数学基础》,因此大概明白,想想说道:“翰林,下官若没猜错,或应是……这甚么机械效率,轮船比桨船更高?”
朱塬没有回头,只是抬手打了个响指:“回答正确。通过传动装置,轮船上的人力直接转换为桨轮的转动,从而带动轮船的前进。相比起来,桨船……二位想象一下,沉重的大橹通常要数人合力反复摇动,但只有拨水那一瞬间,才给桨船带来前行之力,其中大部分力道,其实都浪费掉了。若是给一个大概数字的话,轮船的机械效率能达到70%,但桨船,或许只有30%,这其实就意味着,同样的人力做同样的功,轮船能走70里水路,桨船就只能走30里。二位,可有感悟?“
吴良若有所思。
胡惟庸再次对着朱塬背影拱手:“翰林所虑,实在我等愚钝之辈无法想象。”
朱塬摇头:“要想的,既然到了我们的位置,关系社稷民生,涉及‘治平’二字,容不得我们不多想。比如,将来你们若能通过提高各种相关海捕环节的效率,将一年100万担鱼获的产量提升到200万担,多出的100万担,就足够再额外养活十多万人一年时间。这就是咱们的责任。想想看,元室若能做到百姓皆有所养,这天下,还有咱大明的事情吗?”
胡惟庸亦步亦趋地回到朱塬另一边,这次却是道:“翰林此语下官不敢苟同,主公开创大明,此乃奉天承运。”
朱塬笑道:“胡大人太过小心了,刚刚的话,哪怕到祖上面前,我也敢照说。以祖上胸襟,也只会认同。何为天运,天运,不过就是民心,如何得民心,也不过是两个字,养民。”
胡惟庸也笑着拱手:“翰林所言极是,下官浅薄了。”
“我突然也觉得自己说的太好了,”朱塬拍了下手:“今晚写日志就把这段记下来,送给祖上瞧瞧。”
还在认真琢磨那页纸的吴良微微摇头。
没眼看。
胡惟庸则是羡慕,他可是知道,皇帝陛下专门派了一堆亲卫,定期负责与明州这边的传信,这份待遇,连正在南征北战的各路主将都没有。
出了海事学堂所在院子,朱塬上了轿,一行人转到县衙西侧的明州市舶司衙署。
定海知县薛戍一直很关心朱塬许诺办学的事情,纠缠几次,主动讨了这份差事,然后就选中了曾经是方国珍私设盐课司驻地的明州市舶司衙署,如同设在县衙的海事学堂那样,直接从市舶司衙署划出了三分之一,开设了定海小学。
名字当然是朱塬起的。
朱塬都答应了,作为明州市舶提举的常报当然也没意见。
衙署的三分之一,主要是大小两座跨院,修了围墙,开了大门,算是完全隔离出来。
再然后,按照朱塬的要求,大院招男生,小院招女生。
当下资源有限,暂时只有限招收海军都督府、营海司和地方衙门的官吏子弟,多出名额才往下流通。至于年龄,虽然朱塬有所规划,但暂时也不做太严格的限制,只要孩子听话懂事,哪怕只有五六岁,也可以送来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