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:预制板 (第2/2页)
神明之力。
谁敢想?
单安仁与宋濂对视一眼,表情里有疑惑,还有期许,感觉触碰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?
既然说开了,朱塬也没再卖关子:“闪电的原理,是天空乌云碰撞时发生了放电反应,雷声也是因此而产生的。呵……再说给你们一个,三位,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雷雨天气,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,再听到雷声?”
宋濂几乎要立刻开口。
不只是《经济之学》,朱塬送交老朱审核的那些教材,近期已经陆续印刷发放给各个专业的学子。
宋濂作为《大明月刊》的主编,也得以提前浏览一些,感觉长了许多见识。
就说这光和声音。
好像是……声音……不对,是光……比那声音,传播的速度要快。
不过,见另外两人迷茫的模样,并不缺少情商的宋濂也干脆装作不知,把本就是从少年平章这里得来的知识交给对方讲解。
朱塬也跟着道:“道理很简单,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,远远超过声音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,一秒……额,就是一个时辰的万分之一级别的一瞬间,只有一百丈左右的距离,而光的速度,同样的一瞬,能跑出60万里,大概就是……我们所在的地球,8万里周长,光一瞬间能跑将近8圈。”
已经知道类似知识的宋濂,当下再听,还是感觉新奇。
单安仁日常太忙,即使正二品的工部尚书完全有权限调阅各种教材,这些日子倒也没时间,只是抽空研究了一番那《经济之学》的‘生产篇’。
更不要说沈全。
因此,两人则是茫然中带着震惊与疑惑。
茫然是……听不太懂啊。
感觉已经超出了认知。
震惊是,那光,难道真跑那么快?
对比起来,那声音,竟是那么慢?
平日里可没这种感觉。
疑惑则是……即使已经知道了某个少年平章的世外高人身份,也看过了对方的诸多壮举,当下还是难以理解,这些……对方是如何知道的?
朱塬简单说过,就没再无边无际地乱扯下去,转而道:“总的来说,咱们人类的文明等级,其实就可以用对能源的利用来划分,漫长的农业时代,我们日常生活主要的能源来自于木柴,这是非常低级的。接下来,只有广泛使用了更加高效的煤炭,才算进入工业时代。但,再之后,还有对其他诸多能源的利用。比如,雷雨天里天空出现的那种电能,还有,与煤炭一起埋藏在地下的石油,贡献的更加高效的化学能源。乃至……更高层级,呵,这就暂时不说了。”
再高,就是核能。
这件事和老朱讲解过。
老朱一开始觉得那种可以毁灭世界的东西,并不该造出来,朱塬再次说服了自家祖宗。
肯定要造出来。
为什么?
因为,太阳,就在那里!
如果我们不造出来,早晚有一天,别人仰望天空,思考太阳的本源,或许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。
然后,若是外人提前造出……结果就很难预料。
随意闲扯了一些,还是要回到眼下。
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的。
朱塬让另外几人都坐下,讨论一番,除了确定预制板的试制,还有,就是扩大水泥作坊的规模。
因为不急着推广,规模也不用太大。
大致从沈全这里了解过细节,几人很快得出结果,水泥作坊,工匠人数从现在的不到80人提升到200人,接下来,每月只要做出一到两万斤能够使用的水泥就足够,也就是朱塬给出换算新标准的10吨到20吨级别。
两百人一个月生产一二十吨水泥,放在几百年后,可能会成为笑话。
现在,就是这种生产力水准。
主要还是暂时不打算广泛应用的缘故,毕竟现在烧制水泥,耗费太大,不说作坊本身计划增加到200人,实际上,整个工部都有所参与,要为作坊提供燃料、石料、矿渣等等。
再就是,做出来的水泥,主要将用作浇筑预制板,最多再批一批墙壁,而不是后来那种建造使用大比例混凝土的建筑。
因此,每月一二十吨水泥,也就够用。
还是要等蒸汽机啊。
想想几百马力的大型蒸汽机用来进行粉碎操作,对比现在的人工研磨,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
讨论的最后,则是明天向老朱请功的事情。
有朱塬做参谋,历数水泥的种种好处和未来的广泛用途,再加上宋濂的润笔,一篇奏章草案很快完成。
当所有这些说完,时间转眼已经来到申正。
下午的四点钟。
三人都知晓朱塬身子弱,连连抱歉着耽误了某人今日的休息,一起告辞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