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:层层叠叠 (第2/2页)
嗯。
具体的,还要再做一些调研,不能太想当然。
毕竟这边一堆大学。
这年代能读书的,说实在,底层人家很少,因此也就确定了消费能力,那么,建的太低档,等于又要疏远这部分消费人群。
或许可以一半低一半高。
偏向西北的那边,靠近幕府山周边的百姓,就低一些,往向东南的,就高一些。
这些……
再说。
通报了身份,朱塬进入校门,感觉累了,就坐上了一直跟随来到这边的轿子,还把暖娘和麻袋一起喊了进来。
轿夫都是身强力壮的,多两个女人上来,也无大碍。
来到校园的实验室院落,戴三春和沈全已经在门前等待,另外,还有当初跟随朱塬一起去过明州的器械局主事崔慎。
沈全也是刚到没一会儿。
上来的时候三个人,出来的时候,只有朱塬一个。
见礼招呼过,朱塬先问起戴三春:“孙大人呢?”
“在城中,与礼部和工部商讨医贤祠的建造。”
朱塬却摇头,带着关切:“累了三天啊,孙大人也不年轻了,该在家里歇歇。”
“因为义诊,陛下之前免了医部的早朝。下官今晨还见了大人,去皇城前先来了这边,说自己歇了一夜,今日辰正醒来,只觉得更好了,下官当面看着,也是真的,”戴三春解释着,一边示意走入院内:“大人来的正好,关于那青霉素,下官正想继续请教。”
“呵,你知道的都比我还多了,该我请教你才对,”说了句,朱塬又转向崔慎:“一些日子没见,最近可好。”
“好,都好,”崔慎道:“还要再谢大人当初提携,若不然,下官至今也只是一个玉器匠人。”
“不用妄自菲薄,你们如果没有真材实料,我想提拔都不成,”朱塬说着,又转向沈全:“水泥的事情,结果怎样?”
沈全道:“陛下很是高兴,赏赐了尚书和下官财帛,下官惭愧,还升了两级,已是正七品。再有……那作坊,陛下说,水泥之用途很大,京师这边,200人尚可,只是让下官在其他一些地方多造一些出来,今年要达到2000人的工匠规模。”
朱塬笑道:“祖上肯定是比我们这些人看得更远,也更有格局,咱们……到底是小器了。”
沈全本以为老朱的动作会让朱塬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想法,没想到会是这种回答,连忙点头:“是呵,是呵。”
内心里却想,要不然,为何人家就是中书平章呢。
说着话,来到院中,露天的扇风摊子还在,却不再是八人手持蒲扇的原始对扇,全都换成了大号的手摇吹风机,每张桌子一台,两人操作,还有另外的操作人员不断往玻璃板上刷上浓缩青霉素溶液,或者偶尔将玻璃板转动一下,避免风向只有一边的吹风机把溶液吹走,另外还有人不断取走积累足够粉末的玻璃板,进行刮分操作。
朱塬停步打量,另外几人也跟着停步。
戴三春稍稍等待,说道:“大人,关于这蒸发一步,下官也是想问,可……还有其他,唔,当下能做的更有效率的吹干效果?”
朱塬一时间没有回答。
再上前几步,来到一张方桌旁,示意这边停下,稍稍打量,莫名想到了曾经电脑机箱里的散热器。
嗯。
哪里不对。
散热器是散热的,眼前,为了促进蒸发,之前说过,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接触面积。
问题是,眼前的玻璃板操作,只刷薄薄一层,已经是最好的方法。
如果做成太复杂的曲面,或者各种折叠弯曲,倒是能增加接触面积,可也就别想太容易地把干燥的青霉素粉末取下来。
效率啊。
效率?!
忽然间,朱塬明白了过来,为何会想到那层层叠叠的散热器。
关键就在于一个‘层层叠叠’。
戴三春一直注意着朱塬的反应,见他如此,连忙问道:“大人可有了想法?”
朱塬点头,再走进些,示意桌上的玻璃板:“一台机子只吹一块玻璃板,太浪费了,这样……可以做一个架子,叠出很多层玻璃板,当然,中间要有足够的空隙,方便空气流通,再说这架子……也要便于玻璃板一栋。这样做好了,同样的布置,嗯,一次吹十张玻璃板,或许操作麻烦一些,但总体效率肯定还是大幅提高的。”
戴三春闻言,稍稍在脑海中勾勒,顿时也露出惊喜和恍然表情。
崔慎更是直接称赞:“大人不愧天纵之才。”
这……
只是一个小想法,天纵之才就夸张了吧?
不过,再想想,很多事情,其实就是这样,因为人类其实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,再加上现实的各种条条框框,哪怕是一层窗户纸,想要捅破,都没那么容易。
刚刚自己给的主意,就按照一个架子上10层玻璃板计算,就等于直接将效率提升了十倍。
这倒是……确实值得夸奖一下。
说着又看了看四周,还有上午逐渐升高的冬日暖阳,朱塬想想说道:“还是要挪到室内,总这么在外边,也不太好。”
戴三春道:“下官和尚书大人也商议过,近日确定规划,年后就要施工扩建实验室,呵,恰好沈大人烧制出了水泥,下官也看了效果,刚刚还在商讨大人提出那预制板的事情。有了这东西,全新的实验室,定是要好许多了。”
朱塬笑着点头:“这是肯定的。”
戴三春回到眼前话题,又细细询问了几句关于玻璃架子的想法,还尝试从朱塬这里拿到更多点子,可惜,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多,只好作罢。
来到戴三春的办公室,简单看了看几人关于预制板的设想,朱塬也没有给出更多全新想法,这么待了不到一刻钟,就告辞离开。
这次主要是来看看学校那边的。
离开实验室院落,朱塬重新上了轿子,转向东边。
走了一会儿,就是另外一座院子。
下了轿,朱塬就已经隐隐听到了读书声。
准确说,是女声。
毕竟年代缘故,当下,男女学生是分开的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