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集《唯识三十颂直解》 (第2/2页)
九、云是“无覆无记”者。性有三种,能为此世他世顺益,名为善性;能为此世他世违损,名不善性,亦名恶性;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,名为无记。就无记性,復分为二,若与染污相应名为有覆无记;若无染污,其性白净,名为无覆无记,今第八识是善恶所招苦乐之果,体非善恶;又不与根随烦恼相应,故是无覆无记也。
这个地方是讲三性门,第八识生起了别的时候,前面是讲果报受用,这是讲因地的造作。第八识在所缘的境界根身器界种子的时候,它是造善或者造恶?它完全是无记,而且无记当中它是无覆无记,第七意识我们后面会讲到,第二能变讲第七意识,第七意识也是无记的,但它是有覆无记,覆有两层意思:
第一个、覆盖义:它覆盖我空的真如理,就是说它会产生我执,虽然无记,但是会执着有一个我,覆盖真如理。
第二个、障碍义:它障碍你修学圣道,你要持戒你要修定你要修慧,它会排斥你,叫做覆。这个覆有覆盖义跟障碍义。
第八识完全没有覆盖,也不排斥。你第六意识造善,它也不参与,它也没有意见,你第六意识造恶它也没有这个意见,它也不障碍,它也不帮助你,就是这样子,它完全是无覆无记。
我们众生的本性,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性是善是恶?中国的这些圣贤有很多的辩论,中国的圣贤有两大的思想,孟子主张性善,旬子主张性恶。孟子说,人之初性本善,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邪恶是后来才有的。怎么知道?孟子说,你看到一个小孩子掉到水沟里面去,你那个时候并没有跟他有利害关系,你第一个就生起慈悲心,可见人的本性是善的,那个时候你那个是最初的第一念而已。旬子否定,说人之初性本恶,怎么知道?其实说你想想看,一般人要造恶很容易,因为放逸很简单,你要一个人修善他很困难,他要在不断的思惟业果的道理,勉勉强强去造善,所以造恶很容易造善很困难,可见人的本性是恶。
我们佛弟子对人的本性是什么看法?
从唯识的角度,人之初性本无记。
非善非恶,因为它无记,所以它还可以造善,也可以造恶。不过这个地方人本性我们不是讲唯识性,从人的作用、从相用上来说,如果你回归到本性,当然是清净的,善也不可得,恶也不可得,无记也不可得。就是说从我们心识的相用上来说,当我们把生命回归到最初圆点的时候,回到阿赖耶识的时候,是无记的。那么这个善恶都是后来的熏习所累积的一种功能。所谓是无覆无记,是这个意思,这是讲到第八识的本性。看第十段,触等亦如是,触等指的是五徧行心所了,它也是一样。我们把它顺一顺,这个地方很容易了解,
十、云“触等亦如是”者。谓“触”等五个心所,亦如第八识,惟是无覆无记性摄,亦属异熟。所缘行相亦不可知也。
当然你这个心所是跟着心王,五徧行,它要跟第六意识活动,第六意识是善,五徧行全部是善。第六意识是恶,五徧行全是恶,但是五徧行如果跟第八识的话,那么它完全是无记的,所以心所的善恶是跟着心王决定的,所以触等亦如是,亦如第八识也是无记,也是不可了知。
十一、云“恒转如瀑流”者。“恒”谓此识无始以来,一类相续,常无间断。“转”谓此识无始以来,念念生灭,前后变异。恒则非断,转则非常,非断非常,因果法尔。望前名果,望后名因,喻如暴流,长时相续而非断常也。
这段是把第八识在有漏位的一个因果的相续做一个总结。好,这段我们看补充讲表,附表第七:
那么我们研究第八识到这个地方等于做一个总结,做一个收尾了。第八识在有漏位,在《成唯识论》做一个收尾说,因果法喻门,因果当然是一个规则了,因果法就是个规则,这个规则很难了解,所以讲出一个譬喻,以譬喻来成就门,这个门就是通达生命的真相。我们从譬喻了解因果的真理,这叫做门。这当中《成唯识论》提出一个问答:
问曰:阿赖耶识,为断?为常?
阿赖耶识是整个有情众生所依止的根本,到底它是断灭的或者常住的呢?凡夫的心情都是对立的,认为它不是断就是常了。
答曰:非断非常,以“恒”、“转”故。
第一段是总答、总说。第八识的相貌是非断非常,为什么?因为它有恒跟转两种功能,这个恒是指的它的世俗谛,它所表现的相状世俗谛——因果丝毫不爽。这个转是发明第八识的胜义谛——我空法空的真理。所以我们从恒跟转的角度,就能够了解第八识的相貌,也就能够了解到生命的相貌。这段是个总标,我们看别示:
第一个、恒
“恒”。谓此识,无始时来,一类相续,常无间断:是界趣生,施设本故;性坚持种,令不失故。
先讲恒,这个恒简单的说就是常无间断,就是我们有情众生的生命就像一个水流,从来没有停止的。当我们从真如的清净本然一念妄动以后,开始有生命到现在,就从来没有停止过,没有停止过。没有停止这个相续有两种情况——第一个是果报的相续,第二个是因地的业力的相续。
一、果报相续:是界趣生,施设本故。那么我们在果报的相续是由第八识的执受了,所以果报一期一期的绝对不会失掉。不管白天、不管晚上睡觉,你的果报都不会失掉,即使你晚上不做梦,你的果报都还在。因为第八识有恒常执受一期一期果报的功能,所以它是施设本。
二、从因地上来说:性坚持种,令不失故。第八识它能够不断不断的去吸收你每一期所造的善恶业力,使令业力不失不亡,不管你在三界流转多久,它都有办法把你所造的每一个业都保存下来,你有本事流转,它就有本事记录下来。
他说他绝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那些聪明人——爱迪生、孔夫子,是一个历史上的偶然,说:假设生命只有今生,每一个人生命都是从今生开始启动,他才活几十年,他怎么有那么高的智慧,你看孔夫子讲的话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。所以我们看到…书到今生读已迟,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有那么高的智慧,一定有前生的累积,生生世世就是读书人。所以性坚持种,令不失故,就是说你看到这个世间上,不要说看到前生了,你看看今生各式各样的功能,这个人一出生他从小就喜欢持戒,他这个人从小他不喜持戒,他喜欢修禅定,有事没事就能够双腿一盘就寂静住,有些人就喜欢修智慧。如果人生都是从父母出生才开始启动,不可能几十年当中有这么大的差异,不可能!一定是有前生功能的累积的。所以说这个功能,业力有相续性,果报也有相续性,这是第一个。
第二个、转
“转”。谓此识,无始时来,念念生灭,前后变异:因灭果生,非常一故;可为转识,熏成种故。
这个转当然是讲变异,它不但相续,但是它变化。因灭果生,非常一故。你前生生命跟今生的生命不同,你来生的生命也一定跟今生不同,要微细的说,你昨天跟今天就不同,我们每一个刹那的生命都在变化,你说我现在的生命感到很快乐,其实你讲很快乐的时候,你是形容你前一刹那的生命,阿赖耶识顿生顿灭、顿生顿灭,它释放业力的时候也不断的变化,它为什么会变化?因为在因地上它会接受前七转识的熏习,你每起一个念头?就会去改造第八识、就会去熏习第八识,所以它不但是相续性,也有变化性。
“恒”言遮断,“转”表非常。犹如暴流,因果法尔。
那么这个相续就遮止了断灭之见,转变就遮止了常见,简单的说就是生命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,在因果的道理是法尔如是的,不是上帝创造,也不是佛陀创造的,是本来就是这样子,是佛陀发现的而已。在这个地方是说明了,我们可以从相续而变化,变化而相续,来了解阿赖耶识,你也就了解到整个生命的相貌。我们看下面有一个注解,把它讲一讲。
譬如暴流,前后相续,流流之中,望前名果,望后名因,故非断常,可喻此识。
阿赖耶识是怎么了解它呢,它就是像一个急速的水流,它的水流的相续,对望前面它是一个果报,你对望前生来说,你现在受用果报,但对望来生,对望后面来生你又在创造一个因地,所以它非断非常,从非断非常当中,也可以了解到整个生命的真相。
为什么要用暴流来形容阿赖耶识呢?在《成唯识论》当中提出有三种相似的义理。就是阿赖耶识是跟水流有三层相似的道理:
又有三义相似:一者:能漂溺故。
第一个能漂溺故,水流能够漂溺有情,使令有情众生在水流当中不得自在,阿赖耶识它是我爱执藏,它摄藏很多的业力。所以第八识没有被破坏之前,我们不可能解脱生死的。这个飘跟溺有所不同,飘就是你这个人在水当中你还能够呼吸的到,表示阿赖耶识也是释放是善业,安乐的果报;这个溺呢,沉到水里面去了,不能呼吸的。这是个善、恶道理。但不管漂,不管溺都在水中,就是在生死大海当中。所以第八识有漂溺有情的义理,跟水相似。
二者:转识间断,此不断故。如波涛有起灭,而流不断。
这个地方是讲它相续,前六转识有时候间断——你要睡觉的时候不做梦,第六识不活动。第八识不管是睡觉,乃至于你在高深的禅定,乃至你在无想定,第八识都是存在的——就像水流它不断存在。你这个波浪,要有风的刺激才有波浪,但水流一定会存在。
三者:习气及心所法恒随转故。识所执受之内习气,犹如水内之鱼;识所相应之触等五法,喻如水面之草也。
—《观心法要》—
这个水流当然里面很多东西,鱼就是种子,那么水流上面有很多的草,就是第八识明了的功能,它能够了别根身器界种子。
这三层意思跟水流接近,所以用水流来形容第八识。
我们这个第八识的有漏位,到这个地方就全部讲完了。大家有没有问题,我们今天的进度到这个地方,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,有关第八识的问题。
恒转如瀑流
你从这句话好好想一想,你就知道生命是怎么回事,你会知道。你会知道整个生命的过程,当然你知道,你就知道怎么改变。改造生命,你连生命是怎么样你都不知道你怎么改造?你顶多是积集善业,不能说改造生命。
这个水流的观念,我们修行人对做梦要小心,看这个梦境,会有一点消息,在唯识学上说做梦有三种因缘——第一个是第六意识引生的,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你第六意识不断去思惟一件事情,到晚上的时候,第六意识停不下来,继续的去思惟,结果就做梦。这个是你白天的第六识创造出来的,这是第一个因缘。第二个佛菩萨的三昧力,你可能是修本尊相应法,跟哪一个佛菩萨一直修相应了,佛菩萨会给你点消息,这是他力的因缘。所谓的佛菩萨的三昧力。
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,第八识的种子起现行。就是说如果诸位有因缘修一个加行,比如说我要拜忏,我曾经知道有一个罪我要拜忏,修忏,或者持咒。我一天拜忏六个功课,或者一天八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拜一个半小时,拜完休息一下,然后再拜、再休息再拜。拜八个时段。你用功一段时间以后,你会发现你会出现一个梦境,就是说你这个梦境你就知道,可能你见到三宝,或者你梦到你吐出脏东西、或者梦到你洗澡,这个就罪业消灭之相——见到好相。
就是说当你不断的修止——修清净的止观来对治第八识种子的时候,在经论上说,第八识的种子罪业的功能要被破坏的时候,要变化的时候,它会释放一个信息就是梦境。所以第八识在释放信息的时候,往往都在梦境,你从梦境的判断就知道你最近的修行是怎么回事了,恒转如瀑流,这个水流里面含藏很多的东西,有大小鱼、矿物质,含藏很多的善种子、恶种子,是这个意思。
第八识的恒转如瀑流,我们刚开始了解生命的相貌,先了解这个恒——恒常相续,就是因果丝毫不爽。刚开始就是说:你要相信你造的善业一定会被记录下来,这个善业会招感安乐的果报,我今天去佛堂拜佛,每拜一拜的佛,对我的生命会产生一个安乐果报的影响,所以你刚开始对生命的了解,先从恒字下手,相信因果丝毫不爽。从这样的一个信心来强迫自己断除恶业,增长善业。所以刚开始是先观察恒字,慢慢慢慢的,你因果的观点建立的时候,就开始观察转字,虽然因果丝毫不爽,但是因果可以变化。
在《净土圣贤录》讲一个公案:
宋朝有一个吴琼居士,口天吴,琼是左边一个王字,右边一个北京的京叫琼,这吴琼居士看《圣贤录》说他小时候家很穷,父母亲很早就往生了,是孤儿,孤儿就没办法生存了,只好长大就到寺庙出家去了。到寺庙里面炒菜,做典座,做了几年他觉得没有意思,出家生活没什么意思了,就还俗去了。
还俗以后,他就卖鸡卖鸭,把鸡买过来,杀掉以后切一切再卖出去,卖了没几年,这个时候他的身上长一个毒瘤,就是眼睛的地方长了一个像鸡蛋的瘤。这个人过去曾经出过家,多少听过佛法,知道这恐怕是业障现前的,这个只是花报而已,果报在三恶道,水果要开花,只是先开个花,还没有正式生水果,所以这个时候他起大惊怖,就不敢做这个杀业了。又跑到寺庙去了做净人,开始忏悔念佛,一方面为大众师服务服劳役。
看《净土圣贤录》说做了三年,也没有多久,很真诚的忏悔。后来有一天就跟大众师说“我今天要往生极乐世界,请大家为我助念。”讲完以后就坐到佛堂中间,别人帮他助念,就在结跏趺座的时候,助念当中当下就往生了。——宋朝的吴琼居士。
所以,转什么意思?
就是说这个人曾经本来造过罪业,本来造罪业要到三恶道去的,在这个罪业不决定,它可以转变,你愿意起善心它就会有变化。就是说不管你过去造了多大的罪业,都可以改造,都可以忏悔。因为生命所有的功能都累积到第八识,第八识的功能就是转,如果生命不能改造,那你修行没有用了,你修行有什么用呢?它一定要这样子,你来生一定要去哪里,不管你修不修行都要去哪里,你这个修行就没有意义了。那么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,是自性有。
所以转字也很重要——就是说:
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。
你要相信生命是可以改造的,你一念的愚痴造的罪业,你也可以因为一念的觉悟,修行戒定慧来破坏来改变它。所以当我们知道生命有它的相续的因果,因果丝毫不爽,但是法性本来空寂,虽然法性本来空寂,可是因果丝毫不爽,生命它是相续而变化、变化而相续,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,那么你就掌握整个生命的真相,你就知道怎么修行了。第八识就是告诉我们这件事情,它是整个生命的依止处,整个生命的大仓库。大家要去想一想佛法的道理。
你要能够去消化才会产生力量!
你要去思惟才会产生力量!
我们这次的《唯识三十颂》只考一次,就期末考。期末考有默写跟问答,默写占百分之四十,这个偈颂你要全部背下来。《唯识三十颂》在唯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,那么只有三十个偈颂,但是总持了整个唯识学所有的思想,所以背诵占四十分,那么百分之六十我会出几个问答题,那么这个问答题可能跟讲义没有关系的,但是你要懂,你只要上课懂,你就能够写得出来,考虑一些观念问题,占百分之六十。有关唯识的观念,从唯识的角度,它对生命的看法,从唯识的角度上如何返妄归真,怎么修行,那么你一定要用唯识的方法写,因为你在考试考《唯识三十颂》,你用其他的方法,你用中观的理论,用小乘的思想都是错的,就是说这个课程,它是从唯识的角度来开展整个菩提道的一个理论,甚深见和广大行,所以以后我们的考试你要根据课程的理论跟方法来回答。那么当然考试的题目一定是上课讲过的。
好,我们回向。请合掌:
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。
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
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
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