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岁月中文 > 唯识三十颂 > 第16集《唯识三十颂直解》

第16集《唯识三十颂直解》

第16集《唯识三十颂直解》 (第1/2页)
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三面,整个唯识的修行位次有五位:第一个资粮位、第二个加行位,加行位的相貌就是:
  
  现前立少物,谓是唯识性,
  
  以有所得故,非实住唯识。
  
  加行位的特色是带相观空,这个观念我们已经解释清楚了,看第三十四面,加行位的相貌在第三十四面的第二段讲得很清楚,加行位有四位——就是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,叫四加行。
  
  然诸菩萨于此四位,犹于现前安立少物,谓是唯识真胜义性。以彼空有二相未除,带相观心,有所得故,非实安住真唯识理也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说“现前立少物”,简单的讲就是带相观空,他能够遵循诸佛菩萨、历代祖师的这些法语的引导,他的心开始不随顺妄想而转,开始遵循佛法的文字去思惟,思惟久了以后,因为有禅定的摄持,他的心安定下来,安定下来但是他还不能够放弃佛法的名相,因为他一放弃的话他的真理就会消失。他的真理的出现要依止闻思,这叫带相,带着文字相来观察内心的真理,所以还是有所得。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,
  
  大乘的修行从本论来说也是两个重点:
  
  一个是信心,一个是智慧。
  
  当然这个信心也包括愿力,信心和愿力是分不开的。就是说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叫资粮位,资粮位就是仰仗大乘的信心,依止菩提的愿力、依止菩提心、每天忏悔业障、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,每天靠做功课,听闻佛法来加强自己的信、愿。不过这个地方就是说,因为资粮位的菩萨“于二取随眠,犹未能伏灭”。心中有很多的烦恼、障碍,所以他的心跟正念相应的时间少,跟妄想时间多;所以他有时候功课做完的时候,到处走一走放松一下。
  
  但加行位的菩萨没有这回事情,加行位的菩萨经过一大阿僧衹劫不断地用功,心中禅定现前,他已经从佛法的正见,而转成内心的正念,所以叫内凡位,心游理内。资粮位要经过一大阿僧衹劫。加行位时间很短,可能一生——如果精进的话,一生就经过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;也可能三生、五生;总之一个人成就禅定以后,他成就圣道的时间已经不远了,所以叫做内凡,虽然是凡夫,但是他内心当中已经跟真理相应的时间长,叫加行位。
  
  经论上说加行位的菩萨一般来说不容易堕恶道,就算他没有成就圣道就死亡了,一般不容易堕恶道;即使堕恶道,唯识学上说“虽堕恶趣,终不久留。”因为他善根特别强,跟资粮位不同,资粮位菩萨是退转的太厉害,不可思议,资粮位菩萨今生是一个出家人,好乐佛法,你来生可能是做大国王,那是非常的放逸,甚至于诽谤三宝都有可能。
  
  就是资粮位的菩萨,你有无量的可能性的,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,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的。但加行位的菩萨不是,他虽然还没有成就圣道,但他善根的体性决定不可能造恶业,也不太可能堕恶趣,就算堕恶趣——“虽堕恶趣,终不久留”马上弹出来,因为他善根太强。他等于是已经经过了凡夫位的尾端,但是还没有成就圣道,在过渡时期叫做加行位: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。这个阶位的时间应该非常的短。看第三通达位,这个地方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正式的成就圣道。
  
  三、通达位。谓诸菩萨所住见道,如实通达唯识相性,其相云何?
  
  这个地方见道,见到圆满的真理,见到什么道?包括见到了唯识性跟唯识相——圆成实性跟依他起性。这个菩萨内心是什么相貌?我们看偈颂:
  
  若时于所缘,智都无所得,
  
  尔时住唯识,离二取相故。
  
  一个菩萨,当然所有的菩萨都是从凡夫开始修行的,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做菩萨,这个菩萨经过凡位的资粮,摇摇晃晃的修行,也经过加行位的用功,他突然间有一天打坐的时候,在一个禅定的明了寂静的心中,突然间一念的相应慧,这个时候内心的太阳出现了,那么他的相貌“若此”,这个此就是很短暂的时间,突然间,就是一时的、一刹那的时间,这个地方一般来说成就圣道都是在禅定,不可能在散乱的工作中,也不可能在拜佛的时候,都是在禅定的时候。那么他对于所观察的境界,当然加行位所观察都是观察真理,这个时候连能观的智慧也不可得,能观所观唯是一心。这个时候能所双亡,他的内心真实的契入到唯识的真实性,“离二取相故”对于能取、所取的分别全部破坏。
  
  就是加行位的菩萨还有能、所,有能观的智、所观的真理,带相观心,假借语言文字的相貌慢慢的趋向真理;但是通达位他是能观的心跟所观的真理两个…“智都无所得”,能所双亡,他的心完全跟真理打成一片。当然那个是一个很短暂的一刹那的时间,这个时候阶位叫通达位,通达位只有一刹那,下一刹那就叫修习位,通达位的时间是非常短,要比加行位更短,只有一刹那的时间,所以“若此”,一刹那的时间,
  
  体会真如,名“通达位”。初照真理,亦名“见道”。
  
  这个名相大家清楚了,
  
  谓若时菩萨于所缘境,无分别智都无所得,不取种种戏论相故,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,即证真智真理平等平等,俱离能取所取相故。
  
  这个地方解释偈颂的前半段,说若时于所缘。智都无所得;这个时候他内心无所得的智慧,不取种种戏论相故。这个戏论就是我们心中的名言,名言为什么叫戏论——但有言说都无实意。我们刚开始说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但这个空还是没有出现,没有出现但是已经有随顺于空义。虽然说随顺空义,在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来说还是戏论,因为你还带相观空,那么突然间你连心中的名相都消失了,所有的戏论都消失,这个时候能观的智跟所观的真理,是平等不二,能所双亡,诸相叵得。你已经是一个圣人,不必再假借文字去了解真理,你的心就是真理。
  
  过去有一个禅师,参禅很久以后,他去参访法眼文益禅师,当然禅师强调是以心印心,把自己修学的心得,请善知识来印证。见到法眼文益禅师以后,他说我这段时间的修行有一个意境,请老人家您帮我印证一下,说我最近的修行“万里晴空,一轮明月,如何?”我长时间的修行,内心当中,在万里晴空当中月亮出现了,乌云慢慢淡薄了,他心中的妄想淡薄了,妄想虽然有,他心中的法宝一现前妄想就消失了。我这样子的修行,请老人家帮我指证、指证。
  
  法眼禅师说:“犹是阶下汉!”,你还没有完全相应。这个时候当然真正修行人他很谦卑,马上跪下去顶礼说:“请师接上阶!”请师长再引导我一把,把我推一把。法眼文益禅师说:“月落后再来相见!”就是说万里晴空一轮明月,这个表示你还是在对治。当然对治很重要,但是这个还是过程。你要能够“若时于所缘,智都无所得”任运的;就是那个月亮消失了以后,月落后再来相见。当然相见不是跟法眼文益禅师相见,是跟真理相见。
  
  我们刚开始在了解真理是带相观空,但是真实的契入真理是离言说相。就是说你从这个地方到达彼岸要坐船,这个船不是彼岸,但是船可以引导你到彼岸,到彼岸的时候,你的船要舍掉。当然刚开始没有船你也不可能到彼岸,这个船本身也不是彼岸,它是一个过渡时期,大家体会体会。
  
  然“真见道”,是根本智,亲证真如,不变相故,名为“挟带”。若“相见道”,是后得智,变相观空,仍名“变带”。
  
  说是见道位,见到什么道?见到两个道,第一个叫真见道,第二个叫相见道。真见道是根本智,亲证二空真如理,不变相故,名为挟带。我们刚开始所见的道见到是圆成实性、见到二空真如,这个时候是不变相,我们解释一下。
  
  我们一般凡夫的心跟境界接触是有能所,有见分,有所谓的相分。但是在圣人的无分别智契入二空真如的时候,他没有相分,只有见分,只有见分没有相分,他没有能所。为什么这样讲?佛法说方便有多门,归元无二路。就是说你修唯识观他修天台观,在资粮位、加行位的时候,天台跟唯识安立的名言不同,所以他契入真理的方便会有差异。但是当唯识观跟天台宗一刹那跟真理相应的时候,你心中的真理跟他的真理是完全一样,因为都不带相。如果带相那就有差别了。要是讲相分:你心中的相分跟他心的相分不同。
  
  你看这个佛像,你心中有相分,你心中的影相跟他心中的影相不同;但是你跟真理相应的时候没有相。所以为什么十方的圣人证入真理的时候,大家都是,你的心是如,他的心也是如,一如无二如。心中没有相分,过程会有相,但是到结果的时候是无有少法可得,这个是根本智契入真如时候的相貌是无相。但是根本智以后第二刹那引生的后得智,所谓的证得依他起性,这个时候变相观空,仍名变带。
  
  所以我们在通达位的时候通达两个真理——第一个见到了真见道,第二个相见道,相见道是属于度化众生的方便,善巧方便,它还是有相。
  
  你看龟山灵祐禅师,他有一天组织结夏安居,九旬的用功,最后一天临走的时候大家跟他告假,他跟大家讲一段开示说:“东去西去,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”。说你们告假,你是东去回到自己的场所,东去西去,但是最重要的安住处你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,这是你真实的归依处、大安乐处。我们翻遍佛陀的清净的话语,佛陀没有讲这句话:不如到无万里无寸草处去;但是它的义理跟佛的义理相符合。龟山灵祐禅师怎么能够讲出这样的相出来呢?这就是他的后得智。
  
  就是说我们凡夫的心只有欲望,没有所谓的道,那么刚开始我们是怎么办?带相观空,文以载道,从文字的思惟观察,去慢慢慢慢地趋向道。但是当我们跟道相应的时候,也可以从道里面创造文字出来,你也可以创造文字出来广摄方便。德山“棒”、临济“喝”;你问德山祖师什么是佛法的真实义?打你一棒,他用打的方式来开导佛法;你问临济祖师说什么是佛法的真实义?诃责你?那么不管打不管诃责,他就有办法把你的妄想消灭,让你悟入真理,这个都叫相见道。既然是相,每一个祖师的方便都有所不同。
  
  通达位的相状,他自己受用的真见道是离相,那个不能跟别人分享,但是他从真见道出来的时候,他所应用的依他起性,所谓的后得智。观察众生的根机,安立不同的方便,那就是变相了,他会显现各式各样的相,或者是摄受的相,或者折服的相,各式各样的相,这叫通达位。
  
  四、修习位。谓诸菩萨所住修道,如所见理,数数修习,伏断馀障,其相云何?
  
  通达位我们讲过,通达位只有在初地的初心。就是你刚刚证得初地的那一刹那叫初心,之后到初地的后心都叫修习位。他能够随顺于他的二空真理,他的真见道、相见道不断的在进步,断除烦恼障、所知障,看偈颂:
  
  无得不思议,是出世间智,
  
  捨二麤重故,便证得转依。
  
  这个地方分两段,先看他内心的体性再说明他内心的妙用。修习位总共有十地,初地、二地、三地、四地、五地乃至于十地,十地位的菩萨,他的内心有三种功德:
  
  第一个、无得:他心中不管是断恶修善度众生,他心中是没有这个能所的对立,完全跟无所得相应,跟空性相应。
  
  第二个、不思议:妙用难测,叫不思议。
  
  第三个、是出世间智:这种智慧是无漏的,他没有烦恼,没有跟罪业相应。
  
  所以他以无得、不思议跟出世间智来赞叹十地菩萨的内心,前面是讲利他的功德,这个地方讲自利,这种内心有什么作用呢?“捨二麤重故,便证得转依。“他能够调伏两种粗重的障碍——一个是烦恼障,一个所知障。他舍掉烦恼障,就成就了大涅槃的转依果,舍掉了所知障就证得大菩提果,这叫二转依果。菩提、涅槃两种转依果。
  
  十地菩萨他的意境是不可思议的,我们凡夫很难理解,什么叫不可思议?佛法讲不可思议就是,你很难用我们这种有所得的心去思考去表达,心思口议,我们没办法表达。
  
  我举一个例子,佛在世的时候,有一天佛陀在郊外为诸比丘说法,讲四圣谛的法门,这个时候就刚好有一群天人从空中飞过去,听到佛陀法音以后,就飞到法座上来听佛法讲四圣谛,听了以后起欢喜心,有人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向佛陀顶礼以后就离开了。阿难尊者说:佛陀,这些天人看到你老人家说法就起欢喜心,是什么因缘?一切法因缘生怎么回事呢?
  
  佛陀说:过去我行菩萨道的时候,我做一个国王,这个国家本来是非常的富足,但是突然间旱灾,没有下雨,没有下雨就歉收了,所以大家就饥荒,很多人饿死了。这个时候国王就把仓库打开,用国家的仓库来养这些饥民,但是天上还是不下雨,国家仓库里全部吃光了。这个时候国王就说:现在我非常惭愧,我认为一个国王没办法教导你们,没有办法给你们饮食,我现在不能再做国王了,他就要离开这个国家去带领其他的人,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找食物,他说愿意跟我走的,那么就跟我走,你不愿意就留在这个地方。
  
  这个时候有八万多人愿意跟着国王到其他地方去找食物,正好找到大海,有海就有食物了,就抓鱼、抓动物。但是七弄八弄把大海边缘的东西都吃光了,还是没办法,大家又濒临死亡的边缘。国王就感到非常的惭愧,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,一个人跑到海边就发愿说:我身为他们的国王不能提供他们饮食,我非常惭愧。就发愿:“我现在死掉以后,依我的愿力跟多生多劫所修的善业力,我要变现成一条大鱼,用血肉之躯来滋养他们的色身。以后我要用佛法来滋养他们的法身”。
  
  当然我们凡夫没有什么资粮力,发愿就没有什么效果,这个菩萨有资粮力有福德智慧资粮,他发愿以后,跳到大海去死掉了,死掉以后就变成一个五百由旬大的大鱼。一早起来,有这么大的鱼,大家你砍一刀我砍一刀,大家就靠这个鱼度过了旱灾的饥荒,得到了生命的相续。这八万多人过去就是因为这样跟释迦牟尼佛结的因缘,所以今生做天人的时候,看到佛陀说法起欢喜心而得度。
  
  就是说我们凡夫在修六波罗蜜的时候,在《瑜伽师地论》上说凡夫的六度是不殊胜的。其实我们在修六度是假借众生的因缘,来成就自己的福德智慧,是成就自己。真正六度的殊胜是从初地开始,因为他的心无得、不思议、是出世间智;他是不可思议的,他能够用自己的色身去布施,不要说外在的金钱,他们连生命都能够布施。当然这样子的思想对我们凡夫来说是不可思议的,凡夫是爱着自己,保护自己——我爱执。当然这个圣人把我爱执破坏以后,他心中只看到功德没有看到自我,他该做的事情他就去做,这是不可思议的。有关十地菩萨,我们看:
  
  附表二十一——十地菩萨断惑证真表
  
  十地菩萨——修习位,当然我们现在应该说是资粮位的菩萨,所以十地菩萨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遥远。但是从成佛之道来说,我们每一个人迟早要成佛,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迟早要经过这十个阶位,现在我们也无妨用一种向往、随喜的心情来学习十地菩萨的功德。首先我们把这个”地“做一个解释,为什么这十个菩萨用“大地”来形容呢?
  
  第一个、不动义:这个地方赞叹菩萨涅槃的功德,他的明了的心跟顺境逆境接触的时候,内心能够如如不动,就像大地一样不动,赞叹他的涅槃的摄持,这个也是赞叹他我空的智慧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黑科技:开局手搓光刻机 废土:超能机械师 篮坛之终结狂人 让你当义务兵,你竟成特战之王 嫁入豪门后被宠上天 玄幻:我能看见机缘线 女侠且慢 斗罗:收徒比比东,万倍返还 女皇不好当 我的姐夫是太子